查看原文
其他

后悔,这几部超9分国产纪录片现在才推荐

丹妈 万琼 丹妈读童书
2024-12-03
五一假期,我小外甥来我家玩,和叮当两个神兽刚见面腻歪的不行,相处两三天后就开始闹闹哄哄有冲突了。作为带娃老司机,想让孩子们安静下来的方法也很多,看动画看纪录片就是一种。

小侄子正处于对中国历史感兴趣的阶段。我去豆瓣扒了下这类型的纪录片,找了几部评分很高、讲中国历史和文化的。叮当虽然不能完全理解,但跟着哥哥也是看的津津有味(当然只限前二十分钟...)

今天精选了三部不错的纪录片,既能鼓励孩子多了解我们华夏民族的悠久传统,感受祖国河山之美,又能从中获得很多知识,为旅行、逛博物馆打基础。


而且我越来越感觉,咱自己拍的纪录片,不管是音乐,画面,还是配文都毫不逊色,呈现方式老少咸宜,孩子理解起来不费劲,大赞。



《故宫100》


 豆瓣评分:9.4分

单集时长:6 min


这部片子强烈推荐,每集只有6分钟,一共100集,用通俗、简洁的方式,讲述关于故宫的100个建筑细节。


大到宫殿格局,小到一块地砖,都有其背后的故事。



影片就像一位知识渊博又耐心的导游,逻辑清晰,脉络完整,从最外层的紫禁城,天安门广场,午门,太庙讲起。



到中庭,皇家主要活动基地,乾清门,坤宁宫,御花园,神武门。



最后融合宗教、饮食、书画、娱乐,讲到御膳房,九龙壁,城隍庙,太湖奇石。


△御膳房


△玉作馆

△刺绣馆

顺序恰好对应真实游故宫的地图。想到去年我带叮当漫无目的的逛,天气热时间紧,不知错过了多少眼福,刚好在这弥补。

(这是我在网上找的故宫比例图)

别看每集短小精悍,内容毫不含糊。以建筑主体为原点,相应的细节,通过数据,模型,典籍,历史影像等全方位展示。

比如在讲到大殿内的“地砖”来源:土取自江南,经过掘、运、晒、推、舂、磨、筛、七道工序,露天放置一整年。


之后把它们沉浸于姑苏的水,经过三级水池,再经过澄清、沉淀、过滤、晒干、踩踏、摔打六道工序,炼成泥。


烧的时候也有讲究,要糠草、片柴各烧一个月,松枝烧40天,出窑后的砖还只是半成品。


看到这我已惊呆,古人真 · 精致(you qian),这地砖堪比黄金呐。

而大量现代技术——“动画”的运用,更是让我们窥探到平时难以接触的细节。

△每次讲方位都用动画模型处理很清晰

△数据搭配,真实考据

△没办法出实景的就用动画人物

还充分融合传统的书画,文化,哲学,美学,几分钟碎片时间,孩子都能吸收不少新东西。


比如简单的日晷,除了计时功能,还有重要的历法作用,正是以它为契机,康熙才智擒了鳌拜。


看似平淡的角楼,建造的精度和复杂度,却是故宫建筑群里难度最高的。


同时,我看官方介绍,这次纪录片里有些皇家私密起居,宗教场所。

△皇帝寝宫

六品佛楼
历来是皇家禁地

传统的宫廷建筑工艺,防火、冷库等,都是首次揭秘,以前从未对外开放过。

△古代冰箱

△冰窖

我们透过影片,就能最大程度满足对古人生活的好奇和想象,实在太幸福了。


《如果国宝会说话》

 豆瓣评分:9.4
单集时长:5min

又是一部好评如潮的宝藏片,自2018年问世,现在已经更新到第二季,每集5分钟,也分100集,讲述“国宝”的故事。


两季的评分都在9.4以上,在国产文物纪录片中算刷新了最高值。


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类似经历,带娃逛博物馆,好不容易“突破重围”,结果匆匆看两眼,啥背景来源也讲不清。

这片子我边看边感动,首先选定文物拍摄十分不易,节目组奔走全国博物馆,从300多万件中才精选出最具代表性的100件。

△先导片里有花絮

△第一季节目单

其次,为了拉近和观众的距离,解说俏皮生动,讲解视角,就从咱普通人感受出发。

宣传图就一股子调皮味儿,把“太阳神鸟金箔”比作美瞳,内心OS“三星堆青铜人像”像奥特曼。


在讲到“四神纹玉铺首”,说人家确认过眼神,“击鼓说唱俑”是C位出道。


轮到国宝们正式出场,完全不是陈列在冷冰冰的博物馆里,而是有血有肉活了起来。

这件来自六千多年前的“人头壶”,介绍词是这样的:“你,来自泥土,头微微扬起,仿佛仰望天空。”


“当水从人头壶的眼睛流出,恰如泪水流淌,纪念着人类孕育的最初痛楚。”


到了呆萌的青铜器——“鸮尊”那,解说员彻底放飞自我,语气异常活泼,把它比喻成“愤怒的小鸟”。


还调侃说:“你见,或者不见我,我就在那里,从高贵,到不祥,再到呆萌。猫头鹰一直就是那个猫头鹰,可人心变了好多回。” 


在表现技法上,影片也加入一些现代元素,比如动画,复原图,更直观易懂。

用可爱的手指人,生动演绎游牧民族的战争史。


通过现代技术,风吹日晒、水泡火烧后的里耶秦简,也能复原成现代“身份证”的样子。


还有说到甲骨文那集我印象很深:早上,丈夫起来,束发的发簪,证明他担起家庭责任,有了“夫”字。


日落而息,回到家中,弯弯的月亮已经挂在天上,就是“月”。


妻子在家备好晚饭,使用的是圆腹,有足有耳的炊具——“鼎”,烧煮的饭菜。


动画+甲骨文,既为我们还原几千年前的生活场景,同时普及汉字起源,现在叮当也在认字阶段,这类表现形式太有趣了。

另外,抛开画面,光听解说词,也是美到无以复加。

我们凝望着最初的凝望,感到另一颗心跨越时空,望见生命的力量之和。六千年,仿佛刹那间,村落成了国,符号成了诗,呼唤成了歌。

有时候,我们对着光源去看玉,就像五千年的先民一样,看他的清澈和透明,看它挺直的脊梁在空中跃起。

文字魅力发挥到极致,孩子浸润在这样的文学语境,还怕写作文难么。


《美丽中国》

 豆瓣评分:9.3
单集时长:60min

作为纪录片爱好者,国内讲自然人文风情的片子也看过不少,但这部十几年前央视和BBC合作的顶配之作,依然在我心里无可替代。

一共6集,拍摄3年,摄制组跨越26个省,50多个自然保护区,记录下86种中国珍奇野生动植物,30多个民族故事。

光这一连串数字就足以震撼,看剧照,更是被祖国锦绣壮美迷醉。

△草原精灵

海底生命

△海面风暴

蜿蜒梯田

● 原汁原味的风景

从长江以南的稻米之乡,到酷热的西双版纳雨林,极寒的珠穆朗玛峰。


从极北的赫哲人的生活,到中国标志性长城,西南边陲苗族村寨。


从青藏高原的藏羚羊,到云南亚洲象,秦岭野生大熊猫,每一个片段都在无限丈量疆域版图。


片中80%的画面都是自然取景,即使土生土长的华夏人,也是第一次看到祖国鲜为人知的一面。

● 罕见的珍稀动植物

其中,有难得一见的大鲵,身世与恐龙一样久远。


有中国体型最大,最珍稀动物之一扬子鳄。

本尊出镜就够惊讶了,摄制组还拍到人工孵化鳄鱼宝宝,刚出生有点可爱呢。


还有号称“丛林女巫”的尸香魔芋花,每晚升温散发腐臭味吸引猎物,之前看《鬼吹灯》有这情节还以为是编的。


这些平时只在科普书中见过的图片,节目组用航拍、红外、高速、延时、水下摄影等现代技术,带我们无限靠近,大开眼界。

● 多样的民间生活

影片镜头对准的民间生活也丰富多样,不预设主题,带我们远离都市,感受别样的淳朴、艰辛和智慧。

怒江,高山峡谷形成的生命屏障,数百年来,人们都在靠这种简单的绳索飞渡,看得人心悬一线。


贵州山区,孩子们要走几个小时山路,才能到洞穴中上学,除了教室,洞里还生活着18户人家以及各种牲畜。


北方森林,鄂温克妇女,世代在游牧中豢养驯鹿,古老又传统。


云南,无数昆虫鸟兽共生互利,基诺族人也参与其中,倡导天人合一,上山采摘给丛林带来氧气和阳光,又从森林里收获食物和药材。


说实话,因为这部片子,我才第一次如此认真细致,感受祖国宁静的村落,广袤的大地,连绵的高山,无垠的沙漠。

有人说,中国人都不了解中国,是件挺难受的事。

幸好,还有这么好的影像,保存了不同民族不同物种,虽同处一片大地,有着相同的古老基因,又都在用独特的方式,不断拼搏,探索,进化,生生不息...

最后,还忍不住cue下配乐,超级中国风,笛,箫,古筝,埙,二胡,锣鼓都有,合奏时起鸡皮疙瘩,视听盛宴说的就是它了。



         丹妈碎碎念         


这几部片子,除了《美丽中国》有中英文配音版,其他都是中文,目测4+都能接受。链接我也给大家找好了,在公号后台回复 中国纪录片 即可。这几部纪录片真的是精品。如果孩子一开始看不适应的话,也没关系,建议先放一放也可以从相关的书籍引入,降低孩子的陌生感。

今天是产检日,文章推送后,我就准备去了,每次产检,真是胆颤心惊啊。最近精神状态稍微有好转,还有很多好书等着给你们推荐呢,这两天看到我们读者群说孩子们陆续要开学了,你们有收到学校通知吗?



丹妈往期电影分享


★ 动画  
👉值得孩子看百遍!10部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
👉这部8分钟短片,刚上线就暖哭2000万人
👉一定要给孩子看的20部经典国产动画
👉2-7岁孩子看的英文动画,都帮你精选好了
6-10岁孩子看的英文动画,都帮你精选好了

★ 纪录片 
数理化 • 9部数理化经典纪录片,比课本有趣多了
自然 •  BBC类最棒8部纪录片,推荐孩子暑假看
艺术 • 世界上最棒的8部艺术纪录片


请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进入丹妈读童书的微博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丹妈读童书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